课题组简介

NEST(New Energy and Sensing Tecnology)课题组是隶属于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题组。课题组成立于2011年,主要研究方向为与新能源及气体传感相关的无机功能材料。团队中现有教授2名,副教授4名,博士研究生6人,硕士研究生38人。

目标

    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基地 

    着力点:环境监测与健康、安全

     继续夯实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应用

     促进谐振式气体传感器产业化

     加快电化学与光学气体传感器研发

学术影响:气体传感器—国际领先

  1. 在气体传感器专业最高期刊SCI 1区杂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(IF=5.6)上发表论文22篇,单篇最高被引352次,进入国际前50 篇之内;被引50 次以上文章15 篇;ESI高引用文章8篇。J Mater Chem文章被选为封底文章。 

  2. 以gas sensing关键词检索SCI所发论文74篇,进入国际前20名,国内作者第二名。 

  3. 在德国国际化学传感器会议、中美生物启发与先进传感技术研讨会、韩国亚洲化学传感器会议、中日韩MEMS/NEMS会议、国际电化学会议做邀请报告或口头报告10次。应邀为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做特邀报告1次;为中美先进传感技术研讨会做邀请报告1次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1、3、4处同行评审专家。 

  4. 中国电子学会全国气湿敏传感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、挂靠单位;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;促成河南汉威成功上市,帮助徐州精英电器技术公司解决R134a的检漏难题。帮助微系统所解决了痕量TNT及沙林毒气检测的难题;谐振式空气质量传感器在河南圣玛斯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。

产业化应用:纳米结构材料控制合成与设计—国际先进

  1. 在国际1区杂志Adv Funct Mater, Angew Chem, J Mater Chem, J Power Source, Electrochem Comm, Electrochem Acta, Nanotechnology20篇,2区杂志Anal Chem, J Phys Chem C, Biomacromol, Cryst Growth Des, CrystEngComm上发表论文12篇;J Mater Chem文章被选为封底文章,进入ESI高引用文章5篇。

  2.  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。

  3.   设计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明显地提高了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、选择性和稳定性;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容量和循环性能;催化剂的催化活性。

  4.   已能合成量子点、纳米片、纳米线、有序介孔材料、空心球、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和有机-无机杂化材料等各种形貌的单体及其自组装材料;能够理解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进行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设计。SBA-15空气净化材料已在河南圣玛斯科技有限公司批量生产。